民族婚俗

当前位置:首页 > 婚姻习俗 > 民族婚俗

阿昌族婚俗【39】

阿昌族婚俗

1.jpg

    阿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9555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贵州省。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居住。此外,在贵阳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阿昌族婚俗简介


    阿昌族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由。上述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现已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如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举行“跨越礼”和给哥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阿昌族同姓忌婚配。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   阿昌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包括父子两代或父子孙三代。


    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还有家族组织,同一姓氏组成一个“家会”,有汉文会章,由年高有望之人任族长。妇女地位极低,一切大小事情由男子作主。认为“妇女当家家不富”。财产由幼子继承。长子和次子在婚后可得一部分财产,皆另立门户。有女无子,可以招赘,女婿有继承权,但社会地位较低,其子女须随母姓。无嗣,可抱养子,有与亲生子女同等权利和义务。绝嗣户或外迁户的财产,全部归近亲所有,若无近亲则归家族,无家族者归村寨公有。


    阿昌族婚俗特色: 晚上串门 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那个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将客人领进村寨之后,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个小伙子,她就要找九个姑娘来陪客。找好姑娘之后,姑娘们就分头去找鸡,每人一只,找齐后交给那个姑娘去请村寨中最好厨师,大家一起杀鸡做菜 这顿全鸡宴做好之后,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远方的客人,我家的饭菜已经准备好,请你们快点来!”。姑娘喊了一圈之后,不管有没有人答应,就直接回家了。一直竖着耳朵等姑娘喊的小伙子们,听见喊声后立即来到姑娘家。


     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两个碗,一碗米酒,另一只碗里放着鸡头。小伙子一般要先数一数鸡头,如果对就入座,不对就不入席。

     藏鸡头 宴席开始后,小伙子们开始偷偷将鸡头藏起来,说姑娘的鸡没有杀够。姑娘就要找鸡头,如果找出来了,罚偷鸡头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伙子自己将鸡头拿出来,罚姑娘喝一杯酒。小伙子们是来串姑娘的,不是骗吃的,所以在吃饭过程中大家会偷偷将钱凑齐,交给带他们来的那个小伙子,悄悄藏在一个地方,让姑娘们去找。酒足饭饱,大家开始对歌。因为人数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一个对象,自由组合。如果对歌对出情意来,两人就离开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地谈了。


提亲抢亲


    男女恋爱成熟之后,小伙子便告诉父母,由父母请媒人去提亲。如果女方同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但是,若遭到女方父母的谢绝,一对恋人又不甘心罢休,便私下约定时间、地点,由男子来抢亲。


抬锅盖


    女方拿出几只锅盖,在上面放上一碗热肉、一碗煮熟的带壳鸡蛋。仪式开始时,由双方的老人互敬锅盖上的食物,再双双敬媒人。敬送食物时,双方老人一手抬锅盖,一手用筷子夹肉互喂,再各夹一个鸡蛋喂媒人。这个场面非常热闹和滑稽,鸡蛋很难夹,到了媒人嘴里,媒人不能用手,必须用牙齿、嘴唇来剥,围观者笑得前仰后合。


    仪式结束,双方就算缔结了婚约。 举行婚礼时,接亲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们戏弄的对象,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们会用一盆盆冷水泼新郎,直至新郎浑身湿透。据说这是让新郎清醒头脑,以后见到别的姑娘不能动心。 进了房间,姑娘们还不放过新郎,用锅灰油泥抹在新郎脸上,使新郎狼狈不堪。姑娘们边闹边说:“不抹记不住姐夫,脸一半黑的就是。”说完,姑娘们还会将新郎身上挂上算盘和秤,拉着他到院子里去示众,表示新郎今后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私约抢婚 抢亲缘起


    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特殊的形式在现今的一些阿昌族中仍旧存在。


     抢亲原因 以前抢亲一般是由三种原因引起的:


    第一种是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恋爱建立了感情,而在男方聘媒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要将女儿另许他人。


    第二种是当姑娘和她的意中人的行动已被父母发觉,或是男方走漏了消息,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又给姑娘选了另外的小伙子,就会叫自己选中的小伙子赶快来把姑娘接走。


    第三种是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曾立下海誓山盟,但女方中途变心,男方便组织人趁姑娘外出不备之机,半路截住,拉起就跑。


    这种抢亲往往会引起械斗,造成伤亡。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让姑娘包上高包头。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男女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老林,直到家里与女方家长谈判结束,才能双双回家。 因双方终要结成亲戚,所以无论原来怎么闹,男方在抢亲后第三天仍要聘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和说亲。


抢亲结果


    第一种: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到了预定的日子,男方邀约十几个精壮的小伙子,在深夜摸进女方家,找到姑娘拉起就跑。这时,姑娘就高声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抢走的。前往抢亲的人,两个人拉着姑娘跑,其余人在后边担任后卫,以阻止追赶的人。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寡不敌众,所以这种抢亲往往是顺利的。


    第二种:小伙子就马上组织人去,先把姑娘家包围起来,然后由两人进家找姑娘,找到后,对她说句"表妹,我来接你了",说完就由一个把姑娘反背起来,紧紧抓住她的双手,另一个抬着姑娘的双脚,拼命往回跑。这时,即便是姑娘的意中人来到,也不能闯入女方家中或半路截取,只能眼巴巴望着姑娘被人抢走。这是阿昌族抢亲的一种规矩。


    第三种:这种抢亲往往会引起械斗,造成伤亡。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让姑娘包上高包头。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男女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老林,直到家里与女方家长谈判结束,才能双双回家。 因双方终要结成亲戚,所以无论原来怎么闹,男方在抢亲后第三天仍要聘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和说亲。



求和说亲 说亲仪式


    求和说亲仪式在女方家里举行,女方家一律不负责招待,要由男方家负责招待,并付给女方家的说客工钱。因此,男方除请个说客外,还要请一个烧菜做饭的。谈判时间一般三至六天。在这期间,男女代表都要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但一经达成协议,双方都既往不咎,和睦相处,常来常往,亲如一家。


    当然,现在的抢亲都是为了凑热闹,保留抢亲这一形式,一般父母都是事先知道和同意的了阿昌族青年男女在相识和恋爱的过程中,双方都会互赠礼物。这种互赠的方式既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又是双方情谊的象征,同时又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程序,它是青年男女结成佳偶的桥梁。当小伙子在对歌、娱乐、聚会等场所看中某个姑娘后,就用递烟的方式,请对方收下自己的烟盒。


说亲结果


    若女方收下男方的烟盒,就意味着女方开始对小伙子有意了。那么,过十天半月后,姑娘就会送给小伙子一件缀有蚂昨花的织品和一包香烟。这些东西用纸包好,再用彩线捆好送给小伙子。

    如果彩线结的是活扣,就表示姑娘对小伙子有爱慕之心,愿意和小伙子继续往来和进一步加深感情。

    如果彩线结的是死扣,就说明姑娘不愿继续与小伙子往来,表示拒绝。

    小伙子接到姑娘用彩线结成活扣的礼品后,知道了姑娘的爱慕之心,就会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保银簪回赠姑娘,拴上两朵串有闪闪发光的彩色珠子的蚂昨花,再加手镯、银链、银扣等,用漂亮的纸包好送给姑娘,表示自己真心诚意地爱上姑娘。

    姑娘接到男方的礼物后,如愿与小伙子结成终身伴侣,就会用自己亲手纺织的阿昌布做一件对襟衣送给小伙子,表示和对方成亲。

    如果姑娘这时候反悔,不想和小伙子成亲,就会到商店买一个枕头回送,表示赔礼道歉,请小伙子另找对象,阿昌人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称为换手艺,包括相送、回礼、再赠送、再回礼等四个阶段。

    当姑娘和小伙子心心相印、又完成了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后,他们就可以约定佳期,举行婚礼了。


过往不究


    抢得的姑娘一进男方的门,男方就放鞭炮,祝贺抢亲成功和婚礼开始。

    接着举行拜堂仪式,让姑娘包上高包头,表示已经结婚,任何人再无权娶走。

    举行这些仪式后的当天或第二天清晨,男子唯恐女方家里来人质询或找麻烦,又悄悄地领着妻子到离家较远的亲戚家或暂时躲进深山密林,直到女方家父母被迫同意这桩亲事为止,才一起回来。回来后须向女方家补办婚礼手续,给女方家里送去聘金 彩礼和嫁妆等,双方也就既往不咎,互相往来,亲密无间,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段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似的。


深夜婚礼


    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小伙子约了几个朋友来到姑娘家。小伙子对着紧闭的大门吹响葫芦箫(阿昌族小伙子谈恋爱,白天吹三叶箫,晚上吹葫芦箫)。姑娘一听到箫声,立刻梳妆打扮,然后躲进灶房。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听到箫声,点亮堂屋里的灯,连忙扫地,烧火,打开大门让小伙子们进家来坐。小伙子进到堂屋后,姑娘的妈妈或嫂嫂会说:“今晚在我家向火吧!”小伙子有礼貌地点点火,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就进屋去休息。为了让长者睡好觉,小伙子们在半小时内一般不说话。半个钟头一过,小伙子马上小声地跟躲在灶房里装着做家务的姑娘对起歌来。


   情歌对到一定的时候,小伙子唱道:“我远路当做近路走,一心想见你的面,只听山歌不见人,单面向火心头冷。”姑娘接着唱道:“我人丑难见灯光,对面向火就怕哥吃一惊!”唱完,姑娘提着板凳走了灶房,到火塘对面对小伙子坐下。小伙子喜上眉头:“不是吃一惊,倒是乐开怀,今晚得把妹的山歌听,好比上天得见天星,好比下海得吃海参。”接着继续对歌直到天亮,小伙子才回家去。


   当俩人感情深了,小伙子就单独到姑娘家去串。当感情发展到可以定终身时,小伙子就送姑娘一件银首饰定情,约好来接她的日子。接姑娘的那晚上,未婚男女各一人充当陪郎陪娘,陪着小伙子到姑娘家。进屋个把钟头后,估计姑娘家的人已睡着了,小伙子主动把姑娘家的两炷香点燃,插在姑娘的家堂上,然后往大门外走;姑娘也在陪娘的伴随下和小伙子回家去。路上,凡过桥,小伙子在桥头上要供烟丝、槟榔、小银币,这叫上“桥岗”。进寨后,不把姑娘领进家,而由陪娘陪着住在别家。


    第二天日出时,陪娘陪着新娘来新郎家。身挎长刀,喜气洋洋的小伙子立刻拔出长刀,一边“砍”金竹拱门(长刀尖轻轻搭到金竹拱门上),一边用刀尖比划着姑娘的后脑壳。用长刀“砍”金竹拱门的意思是开新路,用刀尖比划姑娘的后脑壳表示驱邪。进到堂屋里,上伙子收起长刀挂在墙上,金竹扎的拱门抬进新房放在床头,象征着爱情象金竹永远长青。

    接着双双拜堂成亲。然后陪娘把新娘领进灶房,拿出包袱里的东西把姑娘打扮成新媳妇。接着新媳妇到井里挑一担水,新郎在大门口接过新媳妇的水挑进家里,看热闹的人祝福小俩口象水一样纯洁,恩爱幸福。


   结婚仪式结束,男方的客人快来时,新娘到半路迎接,到离家一公里处,众客人坐下不走了。新娘说:“辛苦了,请到家里坐!”众姑娘回答:“你倒好意思说,姐夫都不请我们,你家在哪里我们都晓不得,咋好意思去!”这时新郎在小伙子簇拥下来到了。小伙子们先开口:“请到家里坐!”姑娘们不买帐:“姐夫都不叫,你们喊有什么用!”新郎只得上前弯腰作揖,请姑娘们到家里坐。姑娘们走五、六公尺又不走了;新郎只得作揖再请,如此三十多次才把这些人请进家。新娘的女伴把大饭盒里的鸡肉和饭装在碗里,由“贺哨”(姑娘们的领头)给小俩口吃,希望他俩同甘共苦。


    吃到快饱时,寨里的小伙子进来把门堂屋门关紧,端着饭菜,唱着山歌,请姑娘们吃一碗:“红米糙饭格是不合口?腌菜素饭格是不合心?一碗红米糙饭吃不完,一杯淡酒喝不光!”姑娘们接唱:“红漆桌子黑漆边,八碗九碟摆中间,我们一人吃了半斗米,淡酒当做酽酒喝。”对歌对到半夜,小伙子把姑娘们送回寨子。这天,酒席上,新娘舅舅家坐的那桌,一家要有一盘猪脑子拌的凉拌菜,没有这盘菜,他们就不吃。招待客人结束,舅舅回家时,新郎家要给他“外家肉”。这肉很讲穷,要砍一块尾巴跟一只脚连起来的肉,恰好是四斤半。给“外家肉”是为了表示不忘记外家。


婚后


    婚后的第二天,女家请客。席间,新郎要到每桌前弯弯腰,说:“家常素饭随便请!”就这样认了亲戚。下午,男方的媒人领着八至十个老人和两个姑娘挑着礼品送彩礼来了。送进彩礼,摆席吃饭,姑娘们乘新郎不注意时给新郎抹黑脸,逗得大家哄堂而笑。姑娘们笑弯了腰,说:“大家记不得新姐夫,脸黑掉一半的就是!”要转回家时,新郎跪倒在岳父、岳母跟前说:“我要回去了!”二老就说几句吉利话,岳母给姑爷一匹自己织的布,岳父给姑爷五十元钱。这时调皮的姑娘冷不防把一串猪骨头挂在新郎肩上说:“肉我们吃光了,剩下的骨头、皮子请你带回去!”又引起一阵大笑。出了寨子,新郎才把骨头甩掉。


    婚后第三天,女家送“大饭盒”给男方。大饭盒里有四斗糯米饭,还让牲口驮着四箩谷子(每箩35斤),给小俩口做谷种,嫁妆也同时驮到男家。这当中,送大饭盒的人凡出去,就被敬一杯酒:“请骑大白马(指喝酒)回去!”唱完再敬茶一杯:“请骑大红马(指喝茶)回去!”不能喝酒的也不勉强。喝完要留五分钱,以示礼貌。   婚后第四天,小俩口双双回女方家一转,到此,婚礼即告结束,俩人开始新的生活。



延伸阅读: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之恋爱风 


夜半窗前葫芦笙响 


    阿昌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利用生产、节日等聚会场合挑选配偶,往后男子便经常到姑娘家里去“串姑娘”。“串姑娘”的时间几乎都在晚上。届时,小伙子在姑娘窗前吹起葫芦笙,悠扬悦耳的曲调传递着对姑娘的爱慕。姑娘听到熟悉的曲调,确认是自己心爱的情人后,便立即出门把他迎进家中。这时,姑娘的父母兄弟就有意回避。当屋里只剩下一对恋人时,他们时而悄声细语,时而对唱情歌。当太阳从天边冉冉升起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藏鸡头串姑娘 


    阿昌族青年将谈恋爱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每当泼水节,阿昌族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到摆场上,用泉水相互对泼,尽情欢歌,直到太阳落山才开始回家。嬉戏中若小伙子看上哪位姑娘,他就会走到姑娘身边,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门。如果姑娘也看上了他,则会同意他去,若姑娘同意小伙子串门,小伙子就会邀上几个同伴跟着姑娘一起到她住的寨中。一边走,一边对歌,互问互答。姑娘在这过程中要记住到村寨的一共有几个小伙子。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那个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将客人领进村寨之后,则要去找姑娘,如果有十个小伙子,她就要找九个姑娘来做陪客。找好姑娘之后,姑娘们就分头去找鸡,每人一只,找齐后则去请村寨中最好厨师,大家一起杀鸡做菜。这顿全鸡宴做好之后,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远方的客人,我家的饭菜已经准备好,请你们快点来!”。姑娘喊了一圈之后,不管有没有人答应,就直接回家了。一直竖着耳朵等姑娘喊的小伙子们,听见喊声后立即来到姑娘家。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两个碗,一碗米酒,另一只碗里放着鸡头。小伙子一般要先数一数鸡头,如果对就入座,不对就不入席。宴席开始后,小伙子们开始偷偷将鸡头藏起来,说姑娘的鸡没有杀够。姑娘就要找鸡头,如果找出来了,罚偷鸡头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伙子自己将鸡头拿出来,罚姑娘喝一杯酒。小伙子们是来串姑娘的,不是骗吃的,所以在吃饭过程中大家会偷偷将钱凑齐,交给带他们来的那个小伙子,悄悄藏在一个地方,让姑娘们去找。酒足饭饱,大家开始对歌。因为人数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一个对象,自由组合。如果对歌对出情意来,两人还可以离开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幽会。 


小伙子递烟表情意 


    阿昌族青年男女在相识和恋爱的过程中,双方都会互赠礼物。这种互赠的方式既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又是双方情谊的象征,同时又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和程序,它是青年男女结成佳偶的桥梁。当小伙子在对歌、娱乐、聚会等场所看中某个姑娘后,就用递烟的方式,请对方收下自己的烟盒。若姑娘收下小伙子的烟盒,则表示对小伙子有意,十天半月后,姑娘就会送给小伙子一件缀有蚂昨花的织品和一包香烟。这些东西用纸包好,再用彩线捆好送给小伙子。如果彩线结的是活扣,就表示姑娘对小伙子有爱慕之心,愿意和小伙子继续往来和进一步交往。如果彩线结的是死扣,则说明不愿继续与小伙子往来了。小伙子若接到姑娘用彩线结成活扣的礼品,知道了姑娘的心意后,则会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银簪回赠姑娘,银簪上拴上两朵串有彩色珠子的蚂昨花,再配上手镯、银链、银扣等,用漂亮的纸包好送给姑娘,表示自己真心诚意地爱上姑娘。姑娘接到男方的礼物后,如愿与小伙子结成终身伴侣,就会用自己亲手纺织的阿昌布做一件对襟衣送给小伙子,表示愿同对方成亲。如果姑娘这时候反悔,不想和小伙子成亲,就会到商店买一个枕头回送,表示赔礼道歉,请小伙子另找对象,阿昌人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称为换手艺,包括相送、回礼、再赠送、再回礼等四个阶段。若阿昌族姑娘和小伙子心心相印,又完成了上述互赠礼物的过程,就可以约定佳期,举行婚礼了。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之趣味婚俗 


老林深山藏新娘

 

    以前,在阿昌族青年男女中流行抢亲的婚俗,这种特殊的形式在现今的一些阿昌族中仍旧存在。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风俗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但是,若遭到女方家父母的拒绝,恋人又不甘心,便私下约定时间、地点,由男子来抢亲。到了约定的日期,男子则约集十几位平时相好的伙伴到女方家的村外,姑娘估计意中人已来“接”她时,便借故到村外约定的地点相会。这时隐藏起来的小伙子们则会突然出现在姑娘面前,不由分说地将姑娘抬起便走。姑娘遇到这种情景并不惊慌,但为了表示是被抢走的,会高声呼救,其实这种呼救只是向父母和村里人表示自己已被抢走而已。父母和村里人听到呼救声,便仓促赶来,发现抢婚的人不仅个个精明强悍,而且人数众多,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将女子抢回。女方家的父母也只好无奈地叫骂几声,村里人也只虚张声势地追赶一段路,表示对女儿的父母的同情。然后,抢亲的队伍则可以保护着女子渐渐离去。抢亲到家后,新人们当即拜堂,新娘则包上高包头。表示已经结婚,任何人再无权娶走。当夜或第二天一早则要将姑娘领到离男女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老林,直到家里人与女方家长谈判结束,才能双双回家。 


拜完堂后去说亲


    因双方终要结成亲戚,所以无论原来怎么闹,男方在抢亲后第三天仍要聘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和说亲。求和说亲仪式在女方家里举行,女方家一律不负责招待,要由男方家负责招待,并付给女方家的说客工钱。因此,男方除请个说客外,还要请一个烧菜做饭的。谈判时间一般三至六天。在这期间,男女代表都要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但一经达成协议,双方都既往不咎,和睦相处,常来常往,亲如一家。当然,现在的抢亲都是为了凑热闹,保留抢亲这一形式,一般父母都是事先知道和同意的了。 


抬锅盖喂食订婚

 

    男女恋爱成熟后,小伙子便告诉父母,由父母请媒人去提亲。如果女方同意,就随即举行订婚仪式——抬锅盖。女方拿出几只锅盖,在上面放上一碗热肉、一碗煮熟的带壳鸡蛋。仪式开始时,由双方的老人互敬锅盖上的食物,再双双敬媒人。敬送食物时,双方老人一手抬锅盖,一手用筷子夹肉互喂,再各夹一个鸡蛋喂媒人。这个场面非常热闹和滑稽,鸡蛋很难夹,到了媒人嘴里,媒人不能用手,必须用牙齿、嘴唇来剥,围观者总会笑得前仰后合。仪式结束,双方就算缔结了婚约了。

 

挑个晚上去接亲 


    阿昌族男女感情发展一定阶段后,小伙子则会送姑娘一件银首饰做定情信物,然后约定接她的日子。接姑娘的那天晚上,新郎要找一对未婚男女充当陪郎陪娘,陪自己到姑娘家去。进新娘家个把钟头后,估计姑娘家的人都已经睡了,小伙子则主动把姑娘家的两炷香点燃,插在姑娘的家堂上,然后往大门外走。姑娘则在陪娘的伴随下同小伙子一起离开家。路上,凡过桥,小伙子都要在桥头上供烟丝、槟榔、小银币,在阿昌族的风俗习惯中这叫做上“桥岗”。进寨后,小伙子不直接把姑娘领进家,而是由陪娘陪着住在别家。

 

锅灰抹脸戏新郎

 

    举行婚礼时,接亲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家姑娘们戏弄的对象,新郎到新娘家时,新娘家的姑娘们会用一盆盆冷水泼新郎,直至新郎浑身湿透。据说这是让新郎清醒头脑,以后见到别的姑娘不能动心。进了房间,姑娘们还是不会放过新郎,齐齐用锅灰油泥往新郎脸上抹,边抹还边闹说:“不抹记不住姐夫,脸一半黑的就是。”说完,姑娘们还会将新郎身上挂上算盘和秤,然后拉去院子里示众,表示新郎今后要学会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日出入门添吉祥

 

    新郎接亲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娘由伴娘陪同出村会新郎,遇到新郎后,伴娘则回村。新郎则身挎长刀,接新娘回家。一路上新郎一边用长刀“砍”金竹拱门(长刀尖轻轻搭到金竹拱门上),一边用刀尖比划着姑娘的后脑壳。用长刀“砍”金竹拱门的意思是开新路,用刀尖比划姑娘的后脑壳表示驱邪。进到堂屋后,新郎方收起长刀挂在墙上,金竹扎的拱门则被抬进新房放在床头,以象征爱情象金竹般永恒长青。新郎新娘到达家门口的时间,必须是太阳初升的时刻。阿昌族人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吉祥,新人们未来的生活才会像日出一样充满勃勃生机。 


正堂拜堂拜谢父母

 

    新郎接回来新娘后,两夫妇则在新郎家的正堂拜堂成亲,先拜天地,再拜谢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也对新婚夫妇说些祝福的话语。语毕,仪式结束,则举行婚宴。婚宴上,亲友和全寨的邻里一同祝愿新婚夫妇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婚后三天女家送嫁妆

 

    婚后第三天,女家送“大饭盒”给男方。大饭盒里有四斗糯米饭,还让牲口驮着四箩谷子(每箩35斤),给小俩口做谷种,嫁妆也同时驮到男家。这当中,送“大饭盒”的人凡回去都要就被敬一杯酒:“请骑大白马(指喝酒)回去!”唱完再敬茶一杯:“请骑大红马(指喝茶)回去!”不能喝酒的也不勉强。喝完要留五分钱,以示礼貌。 


婚后四天夫妻双双把家还

 

    婚后第四天,小俩口双双回女方家一转,到此,婚礼即告结束,俩人开始新的生活。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