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恋爱,只为愉快
最近有新闻说,结婚登记人数创17年新低。
这其实不令人意外,看看下面的婚恋故事,你就会发现,婚恋早就在中国悄然改变,而且这种变化都已经深入到了内地小乡村。
1992年出生的燕子,十年前年轻的时候在外打工,看到了很多身边的闺蜜为爱情伤心难过,便决定在打工期间抱着游戏的态度对待恋爱。
追求她的人很多,这就让她有了“游戏”的资本,追求者送的礼物都是来者不拒,即使发展关系也只是玩玩,几个也就能分手,打定主意不深入下去。接近,接触,都是套路,你套路我,我套路你,猎手和猎人身份相互转换分不清楚,但燕子总能掌握主动权。只要男方表现出一点让她不满意的地方,比如逛街时不走在外侧啦,请客不大方啦,不会聊天之类的,她也不在乎说拜拜。
恋爱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不开心这恋爱谈起来有什么好?这就是燕子所想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种恋爱中的游戏态度并不分性别,只要谁有优势,谁就可以更为主动地在恋爱中选择。
1988年出生的阿龙也是在十多年前谈恋爱,当时也只是玩玩的态度,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当时是个“混子”、“花花公子”。他经历了很多女孩,恋爱经历很丰富,撩的技巧都是手到擒来的。本身又长相帅气,性格温和,看来很能为女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由于他有了很多感情经历,在接触过程中也就能很快发现哪样的女孩能够成为交往对象。毕竟猎手对猎物的嗅觉是很灵敏的。
他长期混迹于酒吧、网吧等场所,在这些场所寻找交往对象,简单搭讪,如果对方有意就可以约出来,没有意思就算了。在他看来,“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和现实之间是有区别的。
当然,一直在感情上很洒脱的阿龙,也有失手惆怅的时候。有一个相处过的女友,比阿龙大一点,对他很好,让他第一次有了精神上的归属感。这样的感情却让他感到痛苦,误会与争吵之后对方还是离阿龙而去了,让阿龙难过,承认对方比自己成熟,可还是吐出一句:
“认真你就输了。”
上述提到的恋爱案例主人公还是在关于陕西关中地区、河南中部地区的农村婚恋研究中出现的,他们恋爱的时间距离现在也起码有十年之久了,可见套路岂止是城里多,哪怕是内地的农村,只要去打工,在城里的恋爱场所多走走看看,恋爱的套路早就学会了,在恋爱中也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了。
毕竟恋爱游戏的风气和技巧,又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光刻机技术,封锁了就学不会。对恋爱较为随意的态度早就不仅仅是在城里了,10多年前都已经扩散到农村人了。毕竟谁都不想在恋爱中受伤害,那就得比着更不在乎才行,一来二去,态度就游戏了起来。年轻的时候,也确实还有大把时光可以挥霍。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遇到阿龙那样错过真爱的事情发生,但即使意识到了真爱,这真爱就会开花结果吗?
真心相爱,不敌现实。
从几个在当地接受访谈的年轻人的经历来看,即使是真心相爱,也几乎不能修成正果。
1990年出生的小飞,职校毕业后远离家乡去了浙江打工,在异乡和一个南方女孩产生了感情。
但这段感情遭到了女孩父亲的反对。
权衡了感情和现实之后,小飞还是选择了放手,只是面对采访他不甘心地说:
“我一个外地人,能给她什么呢?”
年轻时远赴他乡打工,在陌生的环境下很容易和同龄异性接触产生感情,但这样的感情很难走向婚姻,原因就是在异乡势单力孤,自己的生活都存在困难,面对未来的时候很难鼓起勇气,不想辜负他人也不想辜负自己成了最重要的情绪。
同样是接受访谈的年轻人,1989年出生的小袁刚去广东打工时就面对很多困难,被组长骂还意外摔伤。
在异乡,她遇到了一个同在异乡的江西男孩,这个男孩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她,两人产生了感情。
可是过年回家,小袁的母亲劝说她还是找本地的好,这样不会受苦,在外地更容易受苦,不如在家里相亲。
小袁尽管也难受过,但还是狠下心放弃了这份感情,听从了母亲的建议。
异乡的爱太难了,以至于只要想到现实就会产生痛苦,与其如此,要么压根不去想现实的痛苦,只把这段感情当做游戏,以快乐作为首要目的,玩上几个月就无疾而终;要么认真起来,默默承受这种痛苦,受伤的还是自己,不如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断掉感情,尽管事后还是会痛苦,谁认真谁就输了。
也不是没有异乡恋爱最后结婚的例子,比如家乡在河南中部的小瑞,不满20岁在外打工时遇到了前夫。小瑞前夫是河南西部的人,按理说家乡离小瑞家乡也不算远,小瑞嫁到前夫家里也不会有太多适应问题。
但现实并非如此,婚后在河南西部,小瑞感受到自己变成了外人,前夫更向着婆家人不是自己。在多次争吵后,小瑞离了婚,留下了儿子,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婚后生活显然是现实的考验,而在异乡维持家庭使这种考验难上加难。在异乡势单力孤,文化不同,很容易崩溃,婚姻就难以为继。尤其对这些农村人来说,社会资源本就不多,赚不上大钱,与其在外地受气,不如回乡寻求自己的社会支持。
当然,能离婚,勇于离婚也是进步,既然不合适就不要把自己拴在痛苦的婚姻关系中。正如小瑞所说:
“结婚是为了过得更好,不是为了找罪受。你辛苦生下孩子,晚上让他去喂个奶粉都会受气,谁还愿意过下去?”
家乡之外的婚姻不靠谱,在想象和实践中都是如此。所以这些曾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把恋爱和婚姻分得很开。恋爱往往是精神追求,不涉及现实。想要通往现实中美满或者至少安稳的婚姻,他们还是会选择在本地相亲。
走向婚姻,全靠相亲。
到了差不多该结婚的岁数,上文提到的这些人还是会选择经亲戚或朋友、同学介绍,在本地相亲。家乡的社会关系网此时就有了优势。
比如刚才提到的年轻时自认为是“花花公子”的阿龙,24岁的时候也逃不过家里的催婚。想来也正常,再拖几年他在农村也算大龄青年,恐怕也不容易结婚了。
所以他也想安定下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他说她是个好妻子,是适合结婚的对象。
对于他来说,婚姻和恋爱分得很清。
还有上文提到的在异乡受了情伤,不得不和别人分离的小飞,回到老家相亲两三次,最终选择了一名家庭条件相配的小学老师。按他的话说,在家乡不好相亲太多,就挑选了这个合适的对象,到了年纪,就结了婚。
在家乡的环境下,相亲就是要形成稳定、匹配的关系,降低风险。总之,要在现实中达成婚姻。
反之,如果在现实中面临问题,即使在相亲过程中产生了感情,也无法走向婚姻。
比如1993年出生的小玲相亲时认识了一个老实的男孩,她和男孩有了感情,想成家,可是男孩却不提结婚的事情。直到小玲问及彩礼和房子的事,男孩就沉默了。小玲只能和他断了联系,重新相亲另选他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当地的结婚物质准备情况。以研究涉及的陕西关中地区、河南中部地区两个村子为例,在关中,要支付10-12万元的彩礼,婚房首付又得掏出20-30 万元,买车也要10-15万元,这一下为了结婚就得掏出50万元以上了。与之相类似的河南中部,除了彩礼便宜点,在6-10万元,其他项目也都差不多,也需要50万元左右的花销。
这样高额的结婚成本,在全国各地农村并不算少见,尤其是彩礼,我们之前在《婚姻的买卖》等文章里都讨论过了。甚至有时候就连乡间撮合相亲的媒人,要价都高了起来。
在男女比例失衡等种种因素下,这笔成本最终多由男方家庭出。显然年轻时出外打工二十多岁回家的农村男性是没多少积蓄的,于是婚姻成本往往转嫁到了年轻男性的父辈身上。而90后农村人的父辈正好是对结婚生孩子非常认同的一代人,也甘愿为后代的婚事付出,于是结婚成本水涨船高,唯一的阻碍只是父辈的承受能力。
所以很多中老年农民依旧选择外出打工,辛辛苦苦赚钱,背后说不定就有这种为后代结婚做准备的故事。
而到了85后、90后这一代农村年轻人,他们的恋爱经历丰富了很多,对待这些恋爱的态度也往往是“精神上的”,最终还是要走入婚姻,这个时候就回归现实了。他们的态度,是恋爱和婚姻分得很开。有着愿意承担婚姻成本的父辈兜底,这代农村青年的婚姻往往也能走进现实。
婚姻执念,逐渐淡化。
但是,他们的婚姻能走进现实,不代表婚后就能和和美美。
85后、90后这一代农村年轻人,比起他们的父辈,对待恋爱更轻松潇洒,但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走回现实进入婚姻。他们与父辈还有不同点,那就是对离婚并没有太过抗拒,更能接受结婚后还一拍两散。
有研究显示,在20-40岁的青年人中,乡村这个年龄段的离婚人口占总的乡村离婚人口的比率接近一半,其中乡村青年女性占乡村离婚女性比重达54.4%。
婚后生活有着很多现实问题,如果小两口不能正确面对,磨合不到位,其关系很容易出现裂痕。
比如前文提到的燕子,后来还是结了婚,但婚后她对丈夫一度非常失望。丈夫似乎变得不那么体贴照顾了,而天天面对他的一些坏习惯也让她难以忍受。
她的婚姻尚未破裂,是因为她想通了,与其这样过日子,不如降低对丈夫的感情依赖,把孩子交给公婆后出外打工,反倒和丈夫的交流又亲近起来。不见面的时候,丈夫的不好就看不到了,反倒成了情感上可以依赖的人。看来还是距离产生美。她自己的解释是:
“女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这些都是十多年前农村青年的感情经历了,可见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年就已经把恋爱和婚姻分得很开,仿佛是两条永不相交的路线。
恋爱是用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是要让自己快乐的,如果自己不能愉快,就该结束,哪怕不愉快的原因是想到未来的婚姻生活。
婚姻则是为了未来过好日子,而恋爱关系,尤其是在外地的恋爱关系,很难最终达到美满婚姻。所以他们想要进入婚姻这一步,还是会选择在本地相亲,找到一个匹配的、稳定的伴侣,过去的感情生活倒不重要了。这其实和很多大学情侣毕业即分手,各奔东西安定下来后在本地寻找合适的另一半类似,可见恋爱随意化,相亲正式化,结婚现实化在城市和农村都存在。
所以对一些还幻想从一而终爱情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改变策略了。不妨把恋爱态度变得潇洒些,更加享受当下的情感。而且多尝试恋爱的好处是会对感情更有经验,未来处理感情问题也会更加成熟。
如果实在走不下去分手也是可以的,自己发展感情无法最终步入婚姻也请对抱有开放态度。
可能这种快餐是爱情会让很多纯情的人有幻灭感,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正的爱情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稀有,要是到处都是反倒不那么可贵了。
以上是对自信的强者的建议。而有些人看了这些感情经历,倒不会如此乐观地想,反倒会对感情更加畏缩。
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玲,有一个表妹小芳,看到了这么多人的婚恋故事,对婚姻态度产生了畏惧。出于这种畏惧,她会提高相亲门槛。同样出于这种畏惧,她也会觉得不婚也是可以的,还自由自在。她是这样说的:
“我现在都有点恐婚了,万一对方变心了,怎么办?”
可见,90后的后辈们,可能在恋爱问题上更加开放,同样对婚姻的执着也可能松动,会有更多人选择不婚。
又或者,这种感情态度变化其实早已发生了,评论区的读者朋友们是怎么认为的呢?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查看参考资料:
王旭清.婚恋现实主义:农村青年婚恋的表征、逻辑与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21(04):31-38.
刘汶蓉.青年离婚变动趋势及社会原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
来源:https://xue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