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和谐 人心杆秤 |
——民间故事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你知道秤为啥是一斤十六两吗?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
保铺
凉州城北关什字有个秤铺,秤匠姓李,六十开外,少言寡语,是个怪人。但他做的秤却十分准,每卖出一杆秤,都要在秤尾用铜丝掐上一个图案,以示区别。因此,方圆百里的人只认李秤匠做的秤。
李秤匠做过两件怪事,凉州城的人都知道。第一件是,一次有个老乡买了秤后,李秤匠忘了给掐图案,他发现后急忙关了铺子,一路追到了南城门外。第二件是,秤铺门框上只有半副对联,上联:一杆老秤十六星;横批:天地良心;下联却一直空着。有人问李秤匠:“下联呢?”他头也不抬:“还没想好呢。”
李秤匠有个独子叫大根,不成器,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一次,他赌钱赌红了眼,背着李秤匠把秤铺地契拿去抵押,借了一笔高利贷,在赌场赌了三天三夜,结果又全部输光。大根怕父亲责怪,自己一个人偷偷跑到乡下躲了起来。
放高利贷的派打手来收秤铺,李秤匠急了,一手抓秤砣,一手握秤杆,堵在铺子门前,不让打手进来,引来许多人看热闹。就在这时,汪记粮行的汪掌柜站了出来,问打手:“欠你们多少钱啊?”
一个打手回答:“连本带利五百大洋。怎么,你想还啊?”汪掌柜当即答应了:“我替李师傅做个保人。三天之内,要是还不上,你们直接上我粮行去拿大洋。”打手们一听,这才走人。
李秤匠十分感激汪掌柜,汪掌柜却轻描淡写地说:“人活一辈子,谁不遇难事啊,说不定以后我还有啥事求你呢!”说完转身就走了。
大根听说秤铺保住了,这才敢回家。还没进门,就被李秤匠拿着秤杆追着满大街跑,直到他跪地求饶,保证再也不去赌钱了,李秤匠才罢了手。
第二天晚上,汪掌柜突然登门,请李秤匠做杆秤,然后出人意料地提了个要求:“一斤多一两,可以吗?”
李秤匠一下子愣住了,好半天才拿起了一杆秤,说:“知道秤为啥一斤是十六两吗?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对不起,你说的这种秤我不会做,劝你也别打这种如意算盘了!”
汪掌柜听后,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我再来。”
汪掌柜走后,大根急坏了,说:“爹,你还不明白吗?要是你不答应,汪掌柜就不作担保,放高利贷的转身就来收铺子,可咋办啊?我求你了,你就破回规矩,给他做一杆吧!不然秤铺就保不住了!”
李称匠狠狠地瞪了一眼儿子,啥话也没说……
改秤
第三天晚上,汪掌柜果然又来了,见到的却是大根。他接过大根递来的花秤,十分满意:“我回去就叫人把高利贷还了。”说着就拿秤离开了秤铺。
回到粮行,汪掌柜试了一下秤,一斤正好多一两。他看看秤杆上掐的图案,心想,李秤匠果然是个能人,做的手脚是天衣无缝。
第二天,汪掌柜就用这杆花秤明目张胆地收起了老乡的麦子,挣起了昧心钱。
时间一晃到了腊月。这天快打烊时,商会会长突然来到李秤匠的秤铺,说要借杆百斤秤用一下。李秤匠有些纳闷:“你借它干啥啊?”
会长叹了口气,说:“今天晌午,有几个老乡来到商会,说汪记粮行的秤有问题,要商会给他们讨个公道。为慎重起见,我叫人把汪记的秤封了起来,然后从你这儿借杆秤,明天用来检验汪记的秤到底有没有捣鬼。从现在起,这种秤就别卖了,等过了明天再卖!”
李秤匠“哦”了一下,说:“你借的是唯一的一杆,想买也没了!”
会长放心地走了。李秤匠起身上了门板,然后坐在凳子上,点了一锅旱烟,闷头抽起来。
抽完烟后,李秤匠正要回后院睡觉,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问:“谁?”敲门的人回答:“我。”李秤匠打开铺子门,一下子怔住了,门外站的是汪掌柜。
李秤匠冷冷地问:“你来干啥?”汪掌柜进门后才说:“那杆花秤出问题了,今天被商会封了。”李秤匠鼻孔里哼了一声:“封了就封了,给我说这有啥用啊?”
汪掌柜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李师傅,你要这样说话,那我明天就对商会的人说实话,秤是你特意给我做的手脚,结果会是啥样子?!”李秤匠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你到底想干啥?”
汪掌柜狡黠地笑笑,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赶紧给我想个法子啊,不然的话,明天商会一验秤,事情就全露馅了,到时候你我都没有好果子吃!”李秤匠默然片刻,无奈地说:“把秤拿来吧!”
汪掌柜愣了一下:“秤已经被商会封了,我咋拿来啊?”李秤匠冷冰冰地回答:“这我就管不着了。”
汪掌柜耷拉着脑袋想了想,说:“好,我这就去把秤拿来!”
离开秤铺,汪掌柜立刻在城里找了一个惯偷,拿十块大洋往桌子上一码,如此这般一说。惯偷心领神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顺利地把被商会查封的花秤偷了出来。汪掌柜大喜,急忙赶到了秤铺。
李秤匠拿着秤进了里间,不一会儿就改好了。汪掌柜接过秤,发现没有任何改动的地方,有些不放心:“这就改好了?”
李秤匠没好气地回答:“信不信由你!”
美梦
汪掌柜心里不踏实,拿到粮行里一验,是分毫不差,立刻让惯偷把改好的花秤又放回了商会。
第二天上午,许多掌柜的被请到了商会。会长清了一下嗓子:“近日有几个老乡告状,说汪记粮行的秤有问题,粮行说秤是李秤匠做的,不会有任何问题,各说各有理。我呢,从李秤匠那里借了一杆,请各位来做个证,用这杆验一下汪记粮行的秤,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说完,叫人抬来一斗谷子,会长亲自掌秤。称完后,又拿起汪记粮行的花秤,两杆秤分毫不差。几个老乡不相信,又称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当时就傻了眼。
汪掌柜见状,一下子有理了:“各位,这几个刁民纯属故意捣乱,坏我汪记的名声,我要上县府那里去告他们!”会长拦住说:“汪掌柜,古人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要是把事情闹大了,对你的粮行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汪掌柜听后,瞪了一眼那几个老乡,气咻咻地拿着秤走了。
谁知这天晚上,汪掌柜又拿着秤敲开了秤铺门,亮出秤铺的地契,对李秤匠说:“李师傅,今天我把话挑明了说,过两天新米就要上市了,只要你再把这杆秤给我改成十五两一斤,这地契就物归原主,咱俩互不相欠,不然的话……”出乎汪掌柜意料,李秤匠啥话也没说,拿着秤就去改了。
李秤匠改好后,把秤往汪掌柜面前一放,说:“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别再来找我了!”
汪掌柜“嗯”了一声,把地契放在了桌子上。临走时,又放了几块大洋。没想到,却被李秤匠一把抓起来,转身“咣当”一声扔出了铺子门。
汪掌柜弯腰捡起来,吹了一下,装进了口袋里。一路上,他就盘算上了,今年用李秤匠的秤多收了很多米,等新米一上市,用今天李秤匠改好的秤再卖出去,挣的银子可要比往年多多了!如果我每斤比别的粮行再便宜二毫,保证有人抢着买!
汪掌柜这招果然很灵,新米上市的第二天,来汪记粮行买米的人就排起了长队,从早一直排到了打烊,而附近的几家粮行,人少得可怜。看着几个伙计忙得满头大汗,汪掌柜心里粗略一算,照这样下去,今年的利润至少要翻一个跟斗!
这天早上,汪掌柜正在后院抽水烟。忽然,一个伙计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掌柜的,出事了!”
汪掌柜吓了一跳:“出啥事了?”伙计说:“几个粮行的掌柜来闹事!”
汪掌柜愣了一下:“他们来闹啥事?”抬脚直奔前院的粮行。
秘密
进了门,就见那里站着好几个粮行的掌柜,其中的张掌柜攥着那杆花秤不撒手。
汪掌柜急忙问:“各位,这是咋的了?”
张掌柜不阴不阳地问:“汪掌柜,难怪你的买卖这么火,没想到你居然使阴招,在秤上捣鬼,成心想挤垮我们啊!”
难道被人看出破绽了?汪掌柜故作着急地争辩道:“张掌柜,你说这话可要负责任,我咋在秤上捣鬼了,你给我说出个道道来!”
张掌柜冷笑一声:“我们的秤一斤都是十六两,你的为啥是十七两?哪有这样做生意的!”说着把手中的秤递了过来。
一斤十七两,这怎么可能?汪掌柜原以为会有买米的人来向他兴师问罪,说他们短斤缺两,没成想粮行的人说他的秤一斤十七两。他急忙亲手把秤查看,果然是一斤十七两!
汪掌柜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难怪第二次李秤匠答应得很痛快,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自己怎么就昏了头,没有验证一下呢!这些日子自己卖出一斤米,实际上就倒贴了一两,加上每斤又便宜二毫,这损失可大了!汪掌柜越想越心疼,拿着秤杆,就怒气冲冲去找李秤匠算账。
来到秤铺,却见铺子门紧闭。更为奇怪的是,门框左侧突然有了下联,写的是:四两人心半斤福。
汪掌柜捶了半天门,一直没人开。他一脚踹开了门,一头冲了进去。张掌柜他们正要跟着进去,却听见汪掌柜在里面尖叫起来。
几个人探头一看,全部惊呆了,只见梁上吊着一个人的身子,正是李秤匠。张掌柜赶紧踩了个凳子,把李秤匠抱了下来,他的身子已经僵硬了。
这时,商会会长匆匆赶到,见到这一惨景,不由叹了口气,说:“就在昨天晚上,李师傅来找过我,把秤的事都告诉我了。没想到,他竟然为这件事自杀了。汪掌柜,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凡事都得讲个规矩,鼻子不能大过脸,希望你好自为之吧。”
汪掌柜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他一算账,光卖新米就赔进去了两千多块大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再说大根,自打爹死后,一下子没了靠山,幸好他学会了做秤,就继续以做秤为生。奇怪的是,大根做出的秤却咋也平不了,每杆秤拿官器验都多一钱。对此,他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大根忽然想起爹在秤尾掐的那个图案,就照猫画虎,试着在一杆秤的秤尾处用细铜丝掐上了这个图案,一试,竟然正好平了。
大根仔细端详着这个图案,发现竟是一个“心”字,他立刻恍然大悟:爹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用来平秤,二是时刻提醒自己,做秤要讲天地良心!他想起爹最后给姓汪的改的那杆花秤,之所以会多出一两,那是因为掐的是最粗的铜丝,不多才怪呢。当然,这个秘密,他对谁都没提过。
《中国婚礼》杂志社
上一篇:婚姻一词的起源与具体含义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